发布时间:2025-01-11 来源:火狐官方下载电脑版官网
2021年8月,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四川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创新研究工作方案》,要求针对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难题,围绕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等内容开展研究。
2022年9月,省政府印发《支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若干政策》,明确针对四川省高原山区交通量小、建设难度大、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制定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区域标准。在此背景下,省公路设计院承担起了编制《指导意见》的任务,重点解决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全国通用性标准部分条款对四川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有效指导不足问题,指导四川省后续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实现四川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
8月15日,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四川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技术规范指导意见(试行)》(简称《指导意见》)的通知,标志着该《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实施。这是推动交通强国强省试点任务的有效探索,为四川省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推动实现四川省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指导意义。该《指导意见》的编制单位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省公路设计院)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了大量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省公路设计院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大量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指导意见》取得了多个角度的创新突破。
定义了四川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明确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为已纳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位于青藏、云贵高原及其过渡带,且路段设计交通量不超过30000pcu/d的高速公路。
细化了建设等级分类。在《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2022—2035年)》布局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公路所承担的路网功能、连接节点重要程度为主要指标,考虑路段的交通量、服务人口等影响因素划分为干线高速公路和支线高速公路。
科学划定建设分区。根据四川省高原山区公路沿线区域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质类型以及水文特点等,结合公路建设条件差异,划分为建设I区(高原草甸U型河谷区)、建设Ⅱ区(高山V型峡谷区)。
强化工作速度检验。强调四川省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采用设计速度进行设计的同时,应同步采用工作速度进行检测验证,并给出检验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优化路幅宽度设置。通过总结整合国内外类似成果和工程实践,优化中间带、行车道(80公里/小时,车道最小宽度可采用3.5米)、硬路肩(最小宽度可采用1.25米)、土路肩宽度指标,给出了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在不同路网分区和交通量情况下的路幅宽度最小值可采用19.5~22.5米,同时参照隧道设计规范等提出设置港湾式紧急停车带(按照间距不宜大于750米、有效长度不小于40米灵活设置)。
优化路线指标选定。调整和补充了四川省高原山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路线线型设计的技术标准,包括放宽了曲线间夹直线长度有关要求(条件受限时同向、反向夹直线V);明确合理掌握停车视距的要求,并提出改善停车视距的措施;对纵坡与坡长进行创新规定(隧道内最大纵坡由现行规范3%放宽至4%,一般桥梁纵坡宜随路线纵坡确定);明确条件受限时,放宽了桥梁、隧道以及长陡下坡坡长要求(主要对平均纵坡2.5%及以上的坡长适当放宽要求)。
同步对路基、桥涵、隧道、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做出相应规定。主要为考虑应对高原山区季节性冻土、积雪冰冻、涎流冰等典型病害,强化路基路面动态设计;考虑高原山区地形地质、地灾特点、建设环境、运输条件等,对桥梁方案布设、桥型选择、结构设计、纵坡及断面设计等做出相关规定;考虑高原山区地形地质、天气特征情况等,对隧道轴线选择、横断面、结构及排水、机电设施及洞口遮挡等做出相关规定;根据高原山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放宽了互通立交及沿线设施间距要求,明确了适用于高原山区的简约互通及服务区形式(半互通+U形转弯匝道、菱形互通、服务区+落地出口),提出了集中化设置沿线运营、管养、服务等设施的方案等。
上一篇: 通宇通讯:专门干通讯天线及射频器材产品研制力求完成事务稳步增长
下一篇: 中铁建·花语前湾售楼中心-花语前湾官方网站--上海房全国